鲜红的党旗在各隔离收治点飘扬
伟德官网系统医疗队冲锋在抗疫前线
用心用智用情提供特色医疗服务
精锐尽出,以快制快
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医疗队有序开展患者收治工作
龙华医院此次选派了医疗、护理、后勤、行政的精锐骨干201人投入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收治工作。为了迎接病区收治高峰,以快制快,4月2日晚间医疗队派驻了两个治疗组参与病人收治的各个环节。龙华医院医疗队党总支书记、总领队梅国江副院长主动靠前指挥,总支委员陆巍、唐一骏、魏华凤、席丽君均站在了病人收治的第一线。
曾带队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救援的方邦江教授与护理部陆巍副主任再度领衔,规划合理流程,参与患者收治和治疗的全过程。全体队员积极投入救治和护理工作。收治病人前夕,曾经的武汉雷神山医院队员对医疗队成员进行了院感知识培训。
病人收治工作持续整整一夜,倒春寒的上海夜间气温只有4度,医疗队员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有条不紊开展病人收治工作,并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干预,截至4月2日晚床位收治率已达到7成,共收治742人。
伴随着紧张的病人收治工作,医疗队成员唐一骏和陈品在零点钟声敲响之际,迎来他们的生日并收到来自医疗队的感谢和生日祝贺。唐一骏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把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是十分光荣而有意义的。陈品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个临床护理工作者挺身而出是对职业责任的践行,将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龙华医院医疗队党员总数占比达三成,医疗队党总支发出《守“沪”有你,携手战疫——致全体医疗队员的一封信》对全体医疗队队员进行思想动员,要求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通过党建引领,在宣传思想、临床业务、员工关爱等方面齐抓共管,形成隔离点党建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的新路径。同时,鼓励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医疗队党总支成立以来,已有多位青年同志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意愿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党组织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考验他们!
4月3日晚上11点,方舱值班人员电话铃声急促响起,马上有27辆转运大巴要将患者转运来,请立即做好收治准备!
在舱内的曹敏主任、席丽君护士长接到通知后,立即在舱内带领当班治疗组成员,全力以赴保证病区的平稳运行。面临即将到来的入院患者峰值,在梅国江领队的紧急协调下,舱内刚刚下班休整的上一批治疗组D组成员在组长魏华凤的指挥下立即集结。医生沈佳燕连头发也来不及梳,边走边扎辫子,徐佳雯匆忙披上外套就往门外赶,D组最小年龄1998年的杜莉娜才刚刚睡下,揉着通红的双眼,跑出房间。十分钟后,队伍集结完毕从驻地出发赶往方舱医院,30分钟后完成隔离服的穿戴进入舱内,迅速和舱内队员们汇合分工,迎接患者们的到来,等安顿好以后,天已经渐渐亮了。“熬个通宵没事,我们来就是做好吃苦准备的,大家都是好样的”,D组组长魏华凤嗓子略显沙哑,但脸上充满了执着与坚定。
静谧的夜晚,是无数人默默奋斗的夜晚,紧急奔赴,是大巴车上患者的期待,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是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担当。
通宵达旦,攻坚克难
附属曙光医院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开舱首日收满1500名病人,党旗指引战疫情
曙光医院派往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共有党员45名,发展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医疗队刚一组建,医院党委立即讨论决定,成立中共bv1946伟德官网附属曙光医院赴新国际博览中心医疗队临时总支部委员会,由高月求、黄文祺、陈麒、汪小冬、沈姣姣五位同志组成。临时党总支下设三个临时党支部,分别由陈麒、汪小东、沈姣姣担任支部书记。
医疗队进驻当晚,立即召开了临时党总支委员会会议。
医疗队中的共产党员们穿上印有党员徽章的防护服,特别的防护服承载着特殊责任、特殊担当。4月2日晚,曙光医院医疗队所在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N2开舱。队员们通宵达旦,顾不上寒冷与饥饿,以24小时收满1500张床位的工作实效,率先完成收治任务。
开舱的第一个24小时,曙光舱内即收满了1500人。从第一批转运病人的大巴驶进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始,医疗队几乎全员到岗,在低温下持续作战。环环相扣,紧密配合,队员们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收治病人的每一个环节。
杨梦琪医生勇挑重担,主动承担了最辛苦的“一筛”工作。在大家想和他轮换时,他半开玩笑地说,“就让危险先冲我来吧。”最后夜班收治的数百余名患者,在他的温和问诊后,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沈菲菲医生几乎一直在举着体温枪,给每一个病人监测体温,一刻都没有坐下休息。下班后,她才跟队友说起,因为口罩太闷,她恶心到一度无法开口说话,但为了不增加暴露风险,她强忍着不适,坚持到了最后。
同样在最前方迎接患者的姚静慧医生说,“我们的患者一直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一筛的时候,有个小女孩下车的时候和奶奶走散了,她说奶奶就在车尾。于是我就安排她在我身后相对安全的区域等一会儿。小女孩特别乖,不吵,不哭,不闹。奶奶也是非常温和的人,下车后虽然着急找孩子,但依旧配合我们进行问诊,不插队,不焦躁,让我非常感动。”
3日晚八点,在1500张病床即将收满的时候,医疗队组长王波医生带着他的组员们进舱接班了。第一件事就是排摸千余患者的情况。“A区说有点头痛”“C区20床有轻微咳嗽”……“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这么多人的情况都大致掌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我们一定接好接力棒,照护好患者”。王波丝毫不敢放松,带着队员们就开始了“夜查房”。
王波的医疗小组共有6人,分别来自针灸科、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肾病科、乳腺科,初次查房,6人小组决定统一行动。在每个有需要的患者那里,大家细细问诊,耐心解释、指导用药、疏导情绪……这个在医院都难得一见的“MDT团队”就这样在方舱集结了。
一个中老年男性患者头晕厉害,组内耳鼻喉科医生滕磊利用有限条件做了体格检查,基本排除耳源性因素,神经内科医生排除脑源性因素后,骨科、针灸科医生通过触诊等初步判断可能是颈椎病导致的,进行了手法治疗和科普宣教,并嘱咐患者有情况变化及时联系医生。初来方舱的患者心暖了,安稳了,因为有这样一支专业的队伍在时刻照顾着他们的一切。
每个医护人员都拼尽了自己全力,给予患者备至的关怀。只为那句:放心,有我们在!
彻夜未眠,守护家园
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方舱医疗队整夜未眠,“零零后”白衣战士一夜“长大”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医疗队所负责的N1馆正式启用的4月2日当晚,队员们一夜未眠收治近千名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
晚上7点,接到收治病人的指令后,领队赵庆带领了一组队员在馆外的寒风中等候病人,负责把每一位病人从转运车上引下,带入馆内询问病史,同时安抚留在车上的病人耐心等候。另外的队员们则在馆内接待病人。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周扬率先进入N1场馆,他特意将一枚党徽贴纸粘在了左胸口。戴着N95口罩和面屏,他拿起喇叭,站到了收治病人的最前线。
晚上8点起,N1场馆正式接收病人,医疗队成为最早开始收治病人的中医医疗队。第一批病人由四辆转运大巴送来,一小时内全被医疗队收入馆内舱位。
4月的上海,深夜室外气温才4℃。“有什么症状吗?”“现在感觉怎么样?”队员们一遍遍问着每一个从转运车走下的病人。
队员们将病人带到分诊台,接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将他们分到疾病区、常规区、家庭区分区收治,随即护士带至相关区域并安排床位。“我们把相对症状重一点的病人和老年病人都安排在距离护士站近的位置,方便护士及时对这部分患者重点关照。”医疗队总护士长章月琴介绍,“岳阳医院还设了家庭区和亲友区,把他们床位安排在一起,让患者更安心。”
凌晨时分,入口处,感染者还在源源不断地被送来。凌晨4点,N1馆外还有7辆转运车的病人在等待。“不能让病人在寒风中焦急等待!”所有队员没有一个人退缩和放弃,从未想过按下收治“暂停键”。他们尽心、快速、认真地接待每一位病人。截至4月3日上午7时,医疗队负责的N1馆共接收病人878位。到11时,共接收945位病人。
“外面很冷的,我一个大老爷们引导病人都在抖。出舱到更衣室还有一段路要走,很多姑娘就穿了个单衣,但没有人叫一声。”赵庆谈到队员时流下了眼泪,“我是真心疼,她们很多都比我女儿还小。”这是赵庆带队入驻的第四个晚上。
这支医疗队中有不少“90后”“95后”,还有6名“00后”队员,他们一夜长大,用实际行动扛起担当,证明“强国有我”的誓言。“我要在战斗的考验中淬炼青春。”2000年出生的青年党员护士付小洁此次主动请战。她说,“队里的老师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们用心守护每一个病人。”
4月1日傍晚,岳阳医院医疗队分批前往新国博方舱医院N1场馆,除了熟悉环境,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病区准备。心胸外科护士长张艳的动作很快,两三分钟就完成了一张床位的整理。两年前的武汉“战疫”,她就跟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有过病区“白手起家”的经历。
“根据入舱时间,后勤保障组尽量安排好送餐时间,保证及时、足量提供三餐……”收治病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微信群里,一夜没合眼的医疗队“大内总管”、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邓玉海还在忙着交流总结经验。“两年前,去武汉驰援,我要保卫我出生的家乡。两年后,义不容辞再次战斗,我要守护我的第二个家乡。”1米8的邓玉海眼眶湿润了。
暖心中医,温馨守护
附属市中医医院将中医药特色疗法带入病房,以人文关怀温暖病患
在长兴岛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上海市中医医院医疗队迎来三位盲人患者,接待医生和护士认真询问情况。为方便医护人员及时观察照护,医疗队把他们安排到靠近护士台的位置。得知三位是互相认识的朋友之后,又将他们安排在相邻的位置,让他们可以聊天解闷,缓解焦虑情绪。在两天的时间里,医护人员按照平时习惯帮他们摆放物品,为他们倒水、铺床,详细描述并帮助他们触摸和熟悉居住环境,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经过两天的熟悉,三位逐渐熟悉了这个特殊大家庭生活,心态平和,安心、舒心地度过在隔离收治点的每一天。
4月4日上午,正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临时执业点隔离病房接受治疗的小湉湉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妈妈”送给她一只吉祥物“杏小鹿”公仔。
7岁的小湉湉和外婆一起4月1日住进隔离病房,儿科护士俞琳琳迎上去,把有些不安的祖孙俩带到床位安顿好。傍晚时分,俞琳琳惦记小湉湉,来到她的床位前,看到小女孩正在看书,小女孩有字不认识,俞琳琳便给小湉湉讲起了故事。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对小患者比较熟悉。”俞琳琳是一名有16年党龄的高年资儿科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乐观向上,关爱患儿,是护理团队的骨干力量。此次,她与医院的“战友”们一起,用自己的温暖与专业,为患儿祛除病痛,守护孩子们的纯真笑容。
周奕阳医生是小湉湉的床位医生,在了解到小湉湉有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她提出跟医院儿科进行远程中医会诊,共同提出“一人一策”的中医诊疗方案。4月2号下午,医疗队接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杰的视频,吴杰通过详细问诊、看舌苔,根据小湉湉的情况,为她开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草药汤剂。近日来,医院儿科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临时执业点通过视频连线,远程中医会诊了3名儿童。
4月3日,小湉湉的妈妈也收治到市中医医院管理的病区,安排在小湉湉的隔壁床位;经过中医药综合治疗,症状也有所缓解,小女孩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市中医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已经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临时执业点工作近20天。初期,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医疗队队长鲍计章和护士长刘燕,在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还执笔《致病员同志的一封信》,满满3页纸、7条温馨提示,为患者们详细解答治疗和生活中的各种疑虑。“生活,不止眼前的郁闷,请坚信!您的诗和远方很快就会到来!”信中饱含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收到信后,患者们又感动又心安。患者何阿姨说:“收到这封信安心很多,就像信里写的,我们大家都有一个‘转阴梦’,我们会好好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出院回家。”
市中医医院医疗队还将中医药特色优势带入病房,按照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诊疗方案,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经典方剂,为患者对症使用宣肺止嗽、养阴清肺的中药汤剂,以及连花清瘟、藿香正气等中成药治疗,同时运用八段锦、太极拳等功法进行导引治疗,根据中医“香佩疗法”特制中药“防感香囊”,送到患者手中,为患者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提高救治疗效。
他们挑灯夜战
他们彻夜未眠
只为早日“药到病除”
携手战“疫”,上海加油!
供稿:附属医院
图片:附属医院